close

做完一個測驗後,突然感到一陣難過。

對未來感到徬徨、無助、就算有目標但也沒有自信、很矛盾、什麼都想卻也什麼都很遲疑。

素貞老師說,七年九班的孩子出生在一個矛盾的年份,九年一貫的實施、價值觀念的轉變...;很多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使我們產生晦澀而紊亂的矛盾心理,有太多的事情以不同的方式降在我們身上,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目前無人知曉。但很明顯地,在很多是非曲直、授受不親的觀念中,我們是屬於所謂三明治中間的那層起司、鮪魚罐頭中的鮪魚、夾心餅乾中被壓得扁扁的那層檸檬夾心,往左不是而往右也不是,想要脫離卻又脫離不了社會的框架。逃避往往成為左右我們判斷是非的具體行動,那不是因為偷懶而是因為無法擇一。那是大時代、大環境、教育體制下努力求生的我們,所創造出來的一種集體性格。就算得注意到個體間的差異性,但普遍而言這個時代的孩子往往都潛藏著(或者顯露著)左右為難的特質。

升上四年級以來幾乎沒有一天不在煩惱自己的未來,無論是近程還是遠程。想著想著有時候覺得慶幸自己有了目標,有時候覺得怎麼會不受家人支持,有時候認為難道只有自己一意孤行,有時候會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惋惜。都到這種時候,不能說後悔,更不可以徘徊不定,但很容易因為同儕或家人的影響而覺得自己不如他人或者自慚形穢。覺得心煩或覺得想哭,好像已成為自己的不定時炸彈,言語對談或者具體實作的過程,總是對自己的一切感到遲疑,對自己現在正在做著事的當下感到無法言喻。

什麼都想嘗試,卻也什麼都感到懷疑。對自己的懷疑尤甚,我相信是因為長久以來信心不足和自我否定的關係。走過了三年級,我照理來說成長了非常非常地多,但很遺憾地有很多所付出的精神與努力、好不容易建立的信心與毅力,都輕易地被瓦解而崩壞。用外食、用抽離、用假面、用逃避。沒有一天是安安穩穩地過著生活,因為每天都在提心吊膽地應對著社會與人際上的糾葛與挑戰。好累,就算身體不累,心也好累。

想獲取他人的關心沒有很容易;雖然現代社會強調有困難要主動提出,但我還是好希望自己是被關心的。

我並不堅強,所有的堅毅在卸掉假面之後只是徒留一個瑟縮又恐懼的小男孩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