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冬季往往都是窩在被窩裡取暖,但這次可不同了。
這裡是名符其實的零下二十度:遼寧省瀋陽市。
從跨出瀋陽桃仙機場的那一剎那,
每個人鼻子都冒出縷縷白煙,活像在大型水缸中掙扎著一絲暖氣的一群魚兒
大夥爭先恐後擠到遊覽車上為的是車上的暖氣,
只是寒風不斷透過帽緣衣領颳進皮膚,凍到連雞皮疙瘩掉滿地都渾然不知。
第二天一早我們前往第一個史蹟考察景點-清永陵。
這是後金帝國努爾哈赤的六世祖先埋葬之地,莊嚴而肅穆
永陵的格局我覺得還算中小型,基本上就是上溯至曾曾祖父、伯叔父的陵寢,
陵寢後頭有一棵枯槁的榆樹象徵著陵寢安至於此地的原因。
雖然建議禁止拍照,但還是在外頭拍了幾張近距離玩雪的模樣,誰叫這是我們第一次近距離觸碰白雪。
午餐過後前往位於瀋陽東邊的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參觀後金崛起之地-赫圖阿拉。
赫圖阿拉是後金建立的第一個統一全國的政治首都,地點就在今日的撫順
當時赫圖阿拉分內外城,內城以三座建築:薩滿神廟、汗王寢宮、汗公大衙門為主,
分別代表了當時滿族皇室祭祀、居住與辦公的重要基地
外城是住戶的宅第,以及努爾哈赤當時訓練八旗的場地所在;
今日的外城已被文革給破壞,而內城則被修復,部份學者認為重建赫城有違於還原歷史的真相。
(本圖為赫圖阿拉城中最著名的汗王大衙門,是努爾哈赤登基為王與辦公的所在地)
第三天的行程是參觀本溪水洞,並延著阜丹公路一路走到中朝邊境丹東市。
本溪水洞其實就只是從原古發展至今一個良好的石灰岩地形洞穴,
裡頭終年氣溫維持在零上七度至十度,
是東北地區古代猿人生活的好場所,可避寒遮風雪亦可飲用水源。
歷史系的大家認為我身為地理系一定很享受這次的遊船活動,其實我也只是呼應所學而已XD"
真正讓我心花怒放的是從本溪水洞售票亭一路走到水洞洞口的那一段景觀。
當步行經過這些冰封的橋面與冒煙的湖面時,
我發自內心地覺得,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像天境的地方。
從本溪往東南至丹東,遊覽車程約四個小時,非常之遠。
丹東位在中國與北朝鮮(北韓)的交界,是中國屬一屬二大型的邊境城市。
我們一到丹東後就直駛市區而來到鴨綠江,觀賞夕陽餘暉下的鴨綠江斷橋。
中朝原本有兩座橋相互聯繫;這座橋被美軍炸斷以阻隔中國援助朝鮮,
另一座橋加以保留,目的是等到佔領中朝其中一方後作為進軍另一地的踏板
當然沒有成功囉,所以另一座橋如今仍有火車可以行使經鴨綠江到他國貿易。
這就是斷橋後方另一座橋火車通行的情景,剛好被我捕捉到即將進中國海關的瞬間。
不過當時的四點半左右的夕陽輝映著鴨綠江面,真的是美得不像話。
在遼寧一月下旬的時節,夕陽西下都是在傍晚四時五十分左右。
只是店家依舊在晚間八點以前全數關閉,還在營業的用五根手指頭絕對數得出來。
第四天,我們在丹東的虎山長城觀望對岸北朝鮮,俗成一步跨。
真的,跨過去就是北韓了,雖然一步可能還只跨進水裡;很難想像吧,好個一步跨。
至於虎山長城,顧名思義就是長城的一支。
這個長城是明代修築的,位於整個中國最東邊的長城(超過山海關),
氣勢嘛...我覺得就soso囉
基本上這段長城沒什麼好說和好拍的,
就是從第九號砲台開始一直往遠端的最高峰:一號砲台,延著山稜線向上爬。
爬的過程不會累因為坡度適中,但因天氣寒冷所以會喘
長城部分路段有結冰更要注意別滑倒(尤其下山時),所以本人僅爬至四號戰台就鎩羽而歸了。
紀念一下吧,我和六號墻台。
爬長城還好說。要命的是下面這個:
不,重點不是抗美援朝、不是保家衛國,更不干毛澤東的事。
答對了,你看它的高度......
身為地理人參加歷史考察團的好處,就是可以比別人捷足先登。我是本團第一位衝上頂端的:)
頂端的模樣就如照片所攝。這個紀念館不能帶打火機進去,算是管制頗嚴的展覽場地。
大門口進去後身後就是這個"獻給最可愛的人",但我們都不知道可愛的點在哪裡,反倒覺得有些滄桑淒涼。
我拍了很久才拍好這張。它擺在一張油畫的下面,大概是強調戰爭的艱辛與殘酷吧。
最有意思的還是這張蔣匪的圖徽囉;但沒什麼特別的意義,就只是強調匪諜的身分而以。
目前行程累積至第四天,行程瀏覽:
瀋陽
東陵(永陵)
撫順(赫圖阿拉)
本溪(水洞)
丹東(鴨綠江與抗美援朝紀念館)
這四天最喜歡的就是第二天的清永陵與赫圖阿拉城,果然喜歡歷史的心就是這麼明顯哪。
接下來就來到大連了。
大連對我來說是個別具意義的城市,我超愛它的,所以我找時間再打吧。
可以點擊右側相簿連結去相簿看看精彩繽紛的北國風情照:) (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