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連乘車返回瀋陽是這趟旅程中最難熬的五個小時。
如果說大連象徵著東北人的豪爽和熱情,瀋陽則代表著陰鬱與惆悵。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身體在微恙的狀態下蜷曲在車中被豔陽曝曬了整整五個小時。
難以置信的暈眩佔據了我所有的精神
熱水喝乾喝冰水,吃了普拿疼再吃治喉藥,五個小時無法入眠的痛苦陪伴了整趟車程
說簡單一點,就是快被搞死了這樣。
瀋陽很冷,但幸好陽光還算強烈。
跟團走很大的一個優點也是缺點,看你怎麼解釋。你可以很快就能抵達景點,但也絲毫沒有喘息的時間。
清福陵。本陵是努爾哈赤埋喪的陵寢,如我所攝已是世界文化遺產。
福陵與好幾天前的永陵之間的差距;
永陵以建築風貌與排列位置為特色,福陵則具有相當的帝王規模與氣勢。
走過斜斜的天橋後,便走上一百單八磴。
這橋與階梯除了因應自然地勢所建,同時也象徵著背後隱藏君王地位崇高之意
遂屈著身上橋,攀了一百零八道石梯,
石梯遙遙地朝著天向上延伸。
因著地理腳,我很快又攀登上高峰。映入眼簾的便是存放著碧璽陀碑的福陵入口。
跟著導遊的步伐,咱們越過了碧璽,走入前庭之類的地方。一轉眼,就要進入陵區了。
進入陵區的城門上懸掛著它的門名;漢字已剝落僅剩滿文與蒙文,我就看不懂了。
守護陵區的門上有著守護獸的注視,門鎖在外側顯示生人不得進入亡者之地。
但現在這個世界遺產已經不再禁止活人進入了,
所以我們越過這一切,進入了努爾哈赤的亡者庭院,如果這麼說是適當的話。
供奉主神牌位與舉行祭儀的隆恩殿是在導覽過程中唯一拍攝的建築。
陵區的關係,因而未拍許多照片。我想心中多少還是敬神畏鬼的吧,這是臺灣傳統民間信仰所致
因而在陵區外的兩側建築瀏覽歷代清朝皇帝蠟像、購買關外三陵與瀋陽故宮之導覽簡介共計三本,
順便為美麗的瀋陽東陵風情拍幾張照片留予紀念。
這張雲朵拍得不錯;漸層的天與朵朵又縹緲的雲十分速配。自我感覺良好。
掰掰囉,這棟在過去阻擋了生命流動的門戶。
步道是乾淨的、整理過的,但偶爾還是會踩著雪地前進。
揮別福陵的夕陽;夕陽徽照了福陵三百多年的歲月。
1626努爾哈赤死後,清代皇帝隨著時局的平穩與動盪載浮載沉,
終究成就了從1616年起近三百年愛新覺羅氏在中國的統治。
旗幟與牌樓輝映了玫瑰色天空,彷彿為了這一天的結束與我等道別。